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强调:“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作出部署,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为学习和促进三峡一带的农业发展及文化传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的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5日至24日来到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先后探访了屈原文化、三峡建设、茶厂发展及石柱村等村貌特点。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秭归老城已经沉于水下,为了更好地理解秭归现状,团队成员从贯穿秭归县的屈原文化及搬迁前后的秭归故事出发,首先于7月16日上午前往屈原故里进行参观。实践团成员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以及当地独特的文化习俗。通过在博物馆的学习,实践团成员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屈原精神的独特内涵,了解当地人民为传承屈原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为纪念屈原所准备的端午习俗成员们在了解屈原的故事
为进一步探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员们参观了秭归考古出土的文物如“太阳人”石刻、越王州勾剑等,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屈原祠的保护进行了调研,了解屈原祠多次搬迁和扩建的原因,总结了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并对未来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太阳人” 石刻介绍
屈原祠现址
团队成员在屈原祠前合影
在此之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归州镇的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三峡大坝进行参观调研。在考察三峡大坝时曾说:“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从三峡大坝的选址开始,到河流的划分、发电原理,再到船如何通过船闸、升船机原理,成员们逐步了解修筑水利工程的必要性,成员们进一步对三峡大坝修建过程中移民情况进行了调查。
图为成员所摄三峡大坝船闸建设图为成员于三峡大坝前合影
经过上午实践团对三峡大坝的了解与认知,7月16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湖北三峡移民博物馆深入了解三峡工程对当地人民的影响。博物馆通过历史实物、资料图片、场景复原以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三峡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家国情怀,展现了湖北移民搬迁安置的伟大壮举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团队成员在博物馆里合影
村庄场景复原图
博物馆内“被淹的村庄”
在三峡移民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个水下世界,那是为了修建三峡大坝而不得不被淹没的老县城,那是三峡移民们每夜梦回却永远回不去的家。在一百三十多万的大迁徙中,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儿童,一步一步的离开了他们的家,仅在一张张照片中,流露出他们对家乡的留恋与不舍。他们为了国之重器的打造,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们勇敢、善良、朴实、勤劳,是英雄,也是我们值得敬佩的人们。
通过接收单位秭归县文化馆的介绍,团队成员进一步接触到九畹溪镇整体情况,于7月19日再次深入乡村,先后观察了解了峡口村、九畹堂村,来到石柱村、矾窝台村村委会,并参观其展览馆、非遗文化中心,与其干部交流学习。在村民就业及文化传承两方面主要探讨,发现如矾窝台村等的村落就业岗位稀缺、居民老龄化严重,众多非遗项目的传承面临困难。经干部介绍,矾窝台村已经从曾经的核桃种植村落转型,现今主要经济为光伏发电。然而当地各村落农业器具展览丰富,小型博物馆较多,实践团成员提出针对展览的意见并希望共同探索矾窝台村的发展新出路。
特色少数民族村落的近年成就成员和村干部交流村民的就业问题
7月19 日下午,实践团成员来到以泉水梨及冷水米著称的石柱村,着重调查了解了泉水梨的发展。在泉水梨种植方面当地前村干部刘阿姨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亲身体验了特色农作物泉水梨的采摘与养植,在低矮的木架间体验到了泉水梨培育的艰辛。经刘阿姨介绍,石柱村原大多为水田,在2013年提倡产业结构调整时,引进专家测量评估土壤,最终确定种植泉水梨。在农科院引进带领下,将泉水梨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个品种,同时和各家农户做工作逐渐达到连片的种植地,截至目前,全城已发展出泉水梨235亩。结合互联网趋势,其销售模式为线上百分之四十,其余采用线下采摘,据刘阿姨描述,如今的泉水梨不仅给村子带来了新的面孔、活力与生机,更实际地说,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特别高。
成员与泉水梨种植基地合影成员参与泉水梨采摘
品尝到泉水梨的甘甜、冷水米的鲜香,实践团成员提出更丰富的宣传路径、表达出对泉水梨、冷水米更广泛得到认可度的期待。
通过“三下乡”活动,实践团成员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实际的认识,也有了独特的情感,在接下来的学习与讨论中,实践团成员将继续探寻秭归的屈原文化该如何保鲜赋能、秭归的农业产业该如何省力扩大,秭归的多元产品该该如何合理宣传,与秭归县文化馆梅俊明馆长及当地居民保持联系,利用好保护及规划专业知识,共同为秭归发展注新能、谋新路,在共赴一场乡村之旅间,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春担当。
文案:赵钟青 付婧妤 郭唯倪 姚惠珏
摄影:郭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