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西安交通大学一路向红实践团队赴周至县安富园社区实践纪实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红色村所传承的红色历史、红色精神,激励着干部群众接续奋斗,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7月25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学“一路向红”社会实践小队前往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安富园社区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成果,探索其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安富园社区及周边村落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马召镇安富园社区是陕西省最大的异地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全社区共1013户,其中996户都是贫困户,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来自山区44个自然村的三千多名群众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小队成员们学习了当地的红色历史与红色精神,探索其在乡村振兴中所起到的引领作用。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小队成员们首先参观了安富园社区的红色会客展厅,展厅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介绍周至县概况、马召镇概况以及安富园社区概况;第二单元主要介绍周至县党史;第三单元主要讲解红军进入周至主要涉及马召镇新口村在相关历史及流传的一些小故事;第四单元主要再现了0702工程周至段公路建设的相关历史;第五单元展示了一些革命英烈的照片,遗物并介绍他们的英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在参观的最后,一个入党五十年的纪念勋章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个勋章是一户人家的传家宝,后来想要捐赠给红色展厅,当时展厅的工作人员都劝他们把它留在家里作为纪念,但捐赠者说道:“这个勋章留到我家里只能教育我们一家人,捐给这里可以教育成千上万人,我觉得这才是更加有意义的事。”正是这一代代传承的红色精神,谱写着乡村振兴、农村发展的新篇章。

现今安富园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已经建成包括青春驿站、妇女儿童活动室、退役军人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多个功能室,十分注重民生建设,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群众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参观学习之后,实践团队采访了安富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郭仪荣。

在采访过程中郭仪荣讲述了安富园社区发展的不易,社区居委会成立之初就面临着疫情的冲击,从起初居民的排斥和抵触,再到如今的认可、拥护,居委会工作人员付出了无数心血。郭仪荣讲到安富园社区一直以来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因为这些居民都是从山里搬下来的,他们的理念还是非常保守的,就像交物业费之类的是他们所完全不能接受的,所以社区的日常维护全部是志愿者来完成的,安富园社区目前有四支志愿者队伍,每支队伍都有不同的服务方向,为社区维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就业问题仍然是失去耕地的农民面临的巨大难题,社区也为此问题想出了许多解决方案,如建立猕猴桃处理工厂,药材种植,引进服务业,发展旅游业等,成效显著。

提及红色会客展厅时,郭仪荣说到:“我们这里原来叫辛口村,当年红军在我们这里有过战斗历史,这个红色会客展厅的理念是在我的工作之余,全部是下班以后通过走访当地的一些参加过革命的那些老人,收集的一些故事得来的,也包括后来查阅的一些资料,整个展厅都是在我的工作之余建设的。我建设这个红色会客展厅,就是为了凝聚人心,我们的初衷就是为了教育党员群众,让他们明白如今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都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关怀。”

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如今的安富园社区已经真正的向着“安您之心,富您之身,圆您之梦”的目标进发,社区活动精彩纷呈,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幸福感也增加了,乡村振兴已然在望。

脱贫攻坚,党员站在第一线;乡村振兴,红色精神续新篇。实践团队经过一天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了解了周至县马召镇安富园社区的发展状况,认识到了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中的的特色优势资源。新时代保护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价值。因此,要充分发掘当地红色资源,把改善人居环境和红色文旅建设相结合,将“红色元素”融入乡村建设中,全面打造生态宜居、有故事、有记忆、有温度的美丽乡村。同时,青年是社会最有生气的力量,应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提升自身能力,勇于投身基层,以青春之火助力乡村振兴。

图文:西安交通大学一路向红实践小分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