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青春智创三秦 产研共兴乡村——智创未来工作坊三城调研行动纪实(1)

3月25日,致力于打造“高校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平台的智创未来工作坊正式成立。工作坊聚焦“苹果农产IP开发、红色教育、文旅数字化创新”三大方向,旨在通过校企联动、校地协同,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让青年智慧扎根三秦大地。

图1

图2

图3

3月26日,工作坊召开筹备会暨出行安全稳定会,由汪娇老师带队的10人调研团围绕“乡村振兴、企业创新、红色教育”三大主线,精心规划4月4日-6日的三秦调研行,搭建“高校—乡村—企业”深度合作桥梁。

图4

图5

【学术调研纪实】三天三城,触摸时代脉搏   当青春脚步踏上黄土地,一场“学术调研+精神溯源”的双向奔赴正式开启——

Day1 基层脉动·产业解码:从田间到车间的创新求索

📍洛川民友生物公司

研学苹果深加工生产线,学习企业技术研发与品牌建设经验,探索校企产学研合作路径。

图6

图7

图8

图9

Day2:溯源精神根脉,汲取奋进力量

延安大学杨家岭校区:校史馆里的红色传承   走进延安大学,调研团在校史馆追溯红色学府80余年办学史。从抗战时期“窑洞大学”的艰苦创业,到新时代“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践行,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串联起“教育救国—科教兴国”的精神谱系。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路遥墓:黄土地上的人文追思   午后步行至路遥墓,调研团缅怀这位“用生命书写平凡世界”的人民作家。“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墓碑题词与团队“扎根基层调研”的初心不谋而合——正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的奋斗精神,新时代青年更应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壮阔实践。

📸现场直击:墓碑前的静默致敬

图15

图16

  Day3:旧址寻忆悟初心,红色基因代代传

📍王家坪革命纪念馆:实景党课中的家国情怀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军委礼堂、革命文物陈列馆构成鲜活的“党史教科书”。团队驻足于“延安时期军民大生产”场景复原区,从补丁摞补丁的旧军装、手摇纺车的吱呀声中,读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内核。文物展柜里,边区生产的“丰足牌”火柴、“新华牌”肥皂,更让大家看到革命年代“产学研”思维的雏形——科技赋能,从来都是发展的硬道理!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此次调研从延安大学红色校史馆的初心浸润到王家坪革命旧址的实景党课,从民友生物产业链研学至路遥墓前文学信仰的追思,这场三秦调研以“红色铸魂、产业破题、人文赋能”为脉络,构建起产学研融合的立体图景。三天行程,调研团以学术丈量热土,用创新注解使命,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书写新时代产学研实践的青春注脚!

以脚步丈量三秦热土,用智慧赋能乡村振兴。智创未来工作坊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让高校创新成果精准对接县域产业链需求,让青春实践点亮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作者: admin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